English

出版人话苑

1998-10-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记者:红娟 我有话说

嘉宾小传

自1965年考入清华后,蔡鸿程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座清华园。这30多年,前一半他以工学硕士的身分参与了“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及“工业辐照电子加速器”两大科研工程的研制推广;后一半他则把全身心献给了出版,从一位出版业的“门外汉”而编辑、总编室主任、副总编到社长、总编辑一一变换着身分。荏苒光阴几度,蔡鸿程已经从出版社领导班子中最年轻的一位变成元老之一。回首往事,蔡总编一言以蔽之,精确而中肯———“出版这一行,是一个非常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求实、勤奋、敢争第一

少年时代就想从文的理想加上想干实事的冲动,促使蔡鸿程人到中年弃专业而走进了当时急需人手的清华大学出版社。从一位科研能手变成了一位普通编辑。入门后,他积极组织大部头稿件,其中《信息控制与系统》系列教材在自动化控制领域反响奇佳,迄今这套教材已出版的20本几乎本本获奖。90年代初,蔡鸿程受命主抓发行,此时编辑出身的他已对社里每类图书的出版、销售状况均有所了解。1991年,在蔡鸿程的建议下,社里开始为新华书店的业务经理及一线销售人员举办“计算机图书发行研讨会”,请著名计算机专家为他们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类图书的结构及读者对象。此举不仅使销售人员本身受到了计算机知识的普及教育,而且为这类图书怎样进货怎样销售确立了最初的规范。难能可贵的是,这个举措只是单纯意义上的办班,书店订货纯靠自觉。针对不同销售商的特点、层次,出版社提供了许多方便,甚至包括主动降低订货。每年4—6月举行的研讨活动延续至今,从1996年起,还增加了对电子音像出版物知识的介绍。这一憨厚之举亦是精明之举为出版社的主流产品———计算机类图书的销售打开了一扇畅通无阻的门。1990—1995年,他们每年发行增加逾40%,1995年突破亿元大关。蔡鸿程和他的同事们以“求实、勤奋、敢争第一”的拼劲实践着一种清华精神。

只有在追求出版社的发展当中才有个人的成长

发行成绩好,其前提是社里有好书,蔡总编一再强调出版人的成长是在出版社的发展中得以实现的。拥有三项出版权的清华大学出版社对每一类新型出版物都进行过细腻的研究。电子出版物才兴起不多时,清华便以“开天辟地”、“英语直通车”、“金榜英语”等特色品牌独占一片领地。对于其主流产品计算机类图书,他们更是以“三部曲”的形式大面积多层次地覆盖市场。首先,他们以其“计算机基础教育丛书”、《微型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应用》这样的基础教材吸引着多媒体时代广大计算机入门者、爱好者。其次,他们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与微软出版社等国际同业巨头合作出版《Windows用户指南》、《c+c语言设计》等书,一方面抢占国内中等水平客户的市场,一方面创新良好的国际信誉。正当国内同行纷纷仿效之时,清华又翻过来出版大批原文影印书如《计算机网络》等,满足国内高层次读者需要。拳头产品占领市场三部曲,出版社干得漂亮,身历其间出谋划策的蔡鸿程总编辑说得开心。

书的品牌、社的品牌、人的品牌

书的品牌如何,市场已经作了答复。为水木清华的历史再添一道亮丽风景,争取未来成为世界著名品牌的大学出版社是蔡总编及社内所有人的理想。为此,他们付出的行动是抓紧一切时机综合开发与利用新的出版资源。出版社正组织海外华人学者写书,介绍国外各学科最新学术动态,英文出版,大投入。蔡总编说,即使最初赔本也要干,狠抓精品,敢于开拓,才有争先的可能。

人的品牌,蔡鸿程总编辑可说是其中的典范。十几年来,他一头扎进出版这一行中,钻研它的规模,拓展它的业务,通过编书广交朋友、增长知识,于一种对事业的奉献中实现自我肯定。即使担任领导以来,蔡鸿程仍利用业余时间编书十年不辍,他的编辑量与一名普通编辑相仿,他用自己的行动演绎着他对出版的热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